立德树人,思政领航。10月,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行走的思政课”顺利开启。本学期思政课实践教学从丰富的社会资源中提炼“教育点”,从现有的课程教学中提炼“实践点”,努力实现资源转化与内容结合的统一,充分发挥社会资源对思政课的育人功能和铸魂价值。
理论社团田间地头讲思政,“走新”
浦东新区惠南镇海沈村因海而生,是自行车奥运冠军钟天使的家乡。作为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国家3A级旅游景区,海沈村全力打造体现江南风格、上海特点、浦东特色的美丽乡村。本学期马克思主义学院创新实践课教学方式方法,打破传统“观光式”、“游览式”实践课教学模式,将马院学生理论社团融入海沈村实践教学基地打卡点位,通过让大学生在田间地头讲思政课,将校园“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贯通,从而把课堂中的“大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实现入眼、入脑、入心,引导同学们持续厚植家国情怀,为乡村振兴、为地方发展建新功。
馆课融合营造良好读书氛围,“走心”
校园文化品牌是上好“大思政课”的鲜活素材,是融通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效媒介。傅雷生平陈列馆作为我校校内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是上海市浦东新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上海市浦东新区教育局、浦东新区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联席会议办公室联合评选的“浦东新区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在此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可以让同学们全面了解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教育家傅雷在翻译领域的辛勤耕耘和他对文艺事业的卓越奉献,领悟这位文学巨匠“爱国爱民、治学严谨、教子有方、诚信笃行”的赤子精神。本学期马克思主义学院与校图书馆联合开展了“借阅之星”、“书香校园”等借阅评选活动,营造热爱读书、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勉励同学们自觉加强学习,不断增强本领,获得真知灼见,收获精神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