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下午,应法国驻上海总领事馆教育处邀请,学校外国语言文化学院法语系师生赴上海自然博物馆,参加第十二届“蓝色星球,绿动未来”中法环境月(Moisfranco-chinoisdel’Environnement)活动——“海洋:科学、实践与海洋守护者的跨界对话”主题研讨会。师生共同在中法文化与环保理念的碰撞中,开启了一场深刻的海洋保护认知之旅,也体验了一堂生动的跨文化实践课。

本次研讨会聚焦海洋生态保护议题,由法国驻上海总领事馆教育处与上海自然博物馆联合主办,汇聚中法两国各界权威嘉宾。作为中法两国联合发起的年度环保盛事,“中法环境月”以“唤醒公众环保意识”为核心,通过展览、讲座、工作坊等多元形式搭建跨界交流平台。
活动伊始,法国驻上海总领事王度先生发表开场致辞,阐述了中法两国在环保领域的合作初心与海洋保护的全球意义,为本次研讨会拉开序幕。随后,四位来自不同领域的重量级嘉宾依次登台分享:中国独臂航海家徐京坤先生结合自身航海经历,讲述了在环球航行中所见的海洋污染现状;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李道季教授从科学视角解析海洋生态保护的前沿进展与技术路径;法国开发署中国代表处副主任EmmanuelComolet先生分享了中法在海洋环保领域的国际合作实践;上海自然博物馆馆长倪闽景先生结合博物馆的科普使命,探讨公众参与海洋保护的有效路径。四位嘉宾分别从不同维度探讨海洋保护议题,这些分享从多维度展现了海洋生态保护的重要性、紧迫性与实施路径。
本次研讨会全程采用中、法双语进行,并配备专业同声传译服务。法语系学子首次近距离体验专业同声传译的魅力,这种形式不仅加深了同学们对内容的理解,更让大家真切感受到“语言作为跨文化桥梁”的独特价值。
活动结束后,同学们纷纷表示收获颇丰。贯通法语2501班的仝诗悦同学认为:“参加研讨会让我进一步了解到海洋生物和守护海洋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我们要用心去听来自海洋的声音,用爱去守护我们共同的明天。同时,很感谢几位学者,引发了我对人类与自然如何相处的思考。因为学习法语,我有了更多看见世界、了解世界的机会。这是语言的魅力。”法语2501班的侯芳菲同学表示:“参加这场中法海洋主题讲座,于我而言是一次既震撼又深刻的认知更新。从同声传译的专业呈现,到对海洋现状的剖析,让‘海洋保护’不再是遥远的口号,而是清晰落在现实里的责任。徐京坤先生的环球航行故事尤其动人,当他讲起航行中亲眼所见的海洋垃圾、被污染的海域时,那些具体的场景远比数据更有冲击力。海洋是生命的摇篮,可如今它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愈发脆弱。这场讲座像一个‘提醒’:我们站在决定海洋未来的岔路口,不能再以事不关己的态度旁观。从现在开始,把对海洋的在意,变成日常里的微小行动,才是对这片蔚蓝最实在的守护。”
一次跨界对话,一场思想洗礼。此次“中法环境月”活动不仅让法语系师生深化了对海洋保护这一全球环境议题的认知,更搭建了跨文化交流的实践平台。未来,学校外语学院法语系将继续依托多元国际交流资源,让学子在语言学习中拓宽全球视野,在文化碰撞中践行社会责任,以青春之力书写环保与跨文化交流的新篇章。
供稿:外国语言文化学院/徐晓葭
